歷代中醫對理血法在各種疾病中地應用和論述有很多真知灼見,至今對牛皮癬地治療具有指導意義。根據牛皮癬地病理、病機,應在治療中重用活血化瘀藥,然而在臨床上,針對不同地誘發因素、不同地皮損病狀、不同地病期階段,辨證論治采用理血三法,即清熱涼血、養血潤燥、活血化瘀,各有側重,酌情加用清熱解毒、養血祛風等中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強調清熱涼血。血熱可以是感受外因、七情內傷、飲食不調等多種因素引起。中醫認為各種內外致病因素可以引起氣機壅滯,進而郁久化熱、熱入血分,客于肌膚。相當于現代醫學認為呼吸道感染、精神情緒改變以及飲食等因素可以誘發牛皮癬或使病情加重。其表現無論是尋常型牛皮癬,還是關節型、膿皰型、紅皮病型牛皮癬,或在進行期均可出現血熱癥狀。見皮損掀紅,皮疹不斷增多,伴心煩、口千渴、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多為鮮紅或絳紅,脈滑數。治療在辨證地基礎上選用清熱涼血藥物,如水牛角、丹參、丹皮、赤芍、生地、紫草等。
兼顧養血潤燥。中醫認為血虛可以是機體先天稟賦不足、久病營血虧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相當于現代醫學認為,牛皮癬病人遺傳家族史、機體免疫功能地紊亂,以及患病史長有一定關系。臨床上牛皮癬病情遷延頑固難愈、體質較弱,紅斑色淡,銀白色脫屑疏松、豐富簡單脫落,并伴有不同程度地瘙癢。治療上常采用養血去風滋陰潤燥之品,如當歸、熟地、雞血藤、川芎、沙參、麥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