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腦出血約占全部腦出血的70%,其發病機理是由于長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引起顱內小動脈破裂出血造成。發病年齡多在50-60 歲,在整個腦血管病中腦出血的死亡率占首位,是危害人類健康既常見又嚴重的疾病。
高血壓腦出血的部位以殼核區最常見,表現最典型,約為高血壓腦出血的一半以上。其出血是由于豆紋動脈尤其是外側枝破裂造成。殼核出血,又根據其出血后血腫的發展方向可分為外側型即外囊出血和內側型即內囊出血二類。內囊出血者,由于血腫向后上發展,可穿破腦室側壁,破入腦室。如血腫量大,向內影響視丘,可出現昏迷。而外囊出血,由于其對內囊的傳導纖維影響小,臨床上可以不出現偏癱癥狀。而高血壓腦出血的其他好發部位為:丘腦出血,腦葉出血,腦干出血,小腦出血,腦室出血等等。
高血壓腦出血一般可依據臨床表現作出診斷。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上,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寒冷季節發病較多。常突然發病,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偏癱及意識障礙,即應考慮腦出血。為確定出血的部位和血腫大小,需進行特殊檢查。以往多采用腦血管造影,近年來由于ct 掃描的應用,使腦出血的診斷更準確、安全和簡便。ct 檢查能清楚顯示出血部位、血腫大小、出血擴展方向及腦水腫范圍,給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了重要依據。作一次ct 檢查僅需幾分鐘即可完成,這是高血壓腦出血診斷上的重大進展。新近使用的磁共振檢查也能幫助腦出血在短時間內作出準確的診斷。
對于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主要有內科治療和手術治療。這兩種治療方法應根據病情進行適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