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因椎間盤老化,膨出或突出壓迫周圍神經根、脊髓、交感神經、椎動脈等,導致種種不適。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不同,主要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五種類型。
“我最近脖子、膀子發僵、疼痛,就找人按摩了些日子。剛開始感覺還行,可后來,就不對勁兒了。脖子疼得厲害,有時躺都沒法兒躺,這才來看病。一檢查、一拍片子,大夫說我是脊髓型頸椎病,最怕按摩,越按越壞。大夫說我若要再繼續按摩幾天,可能麻煩就大了……”記者近日在南開區三潭醫院骨科病房采訪時,正在接受康復治療的46歲古先生向記者講述著他的就醫經歷。
“臨床上像老古這樣的患者不少呀。” 三潭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劉林博士告訴記者,頸椎病雖說是一種與老齡化相關的退行性疾病,但隨著人們多坐少動、長期伏案等工作、生活方式的增多,近年發病上升,并呈現出明顯低齡化趨勢,臨床上二三十歲的患者不少。但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人們對該病認識不足,患者存在不少治療誤區。
頸椎病表現都有啥
“闡述治療誤區前,有必要說一下頸椎病的類型和表現。因為,其癥狀復雜,當出現眼部脹痛、耳鳴、眩暈、雙腿無力,甚至心臟不適等一些看似與頸椎無關的癥狀時,很容易被漏診、誤診。”劉林表示。
頸椎病是因椎間盤老化,膨出或突出壓迫周圍神經根、脊髓、交感神經、椎動脈等,導致種種不適。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不同,主要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五種類型。
神經根型最常見,約占頸椎病的60%至70%。這類患者常出現手臂到手指的麻木、疼痛或肢體皮膚感覺減退。頸型頸椎病較輕,病人常感覺頸肩僵硬、疼痛、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手臂無力等。交感神經型常表現為頭痛、頭沉、頭昏,枕部或頸后痛,視物模糊、眼窩脹痛、眼睛干澀,心跳加快等。椎動脈型主要表現為眩暈,這種眩暈往往與頭的位置有關,患者常在轉頭或低頭、抬頭時突然眩暈甚至摔倒。脊髓型是頸椎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可有頸肩、下肢僵硬,胸腹和四肢緊束,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如踩棉花,甚至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和四肢癱瘓等。
頸椎病治療誤區多
劉林認為,當前頸椎病治療誤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誤區1:亂按摩
不少患者出現類似頸椎病的表現后,不到正規醫院檢查,就隨便找人按摩、推拿,結果使病情惡化。頸椎病類型多樣,其治療方法各有不同。因此,出現頸椎病癥狀后,應先到醫院檢查、確診,明確分型,然后再根據醫生建議合理治療。
像古先生這種因頸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使脊髓功能障礙引起的脊髓型頸椎病,在急性期絕不能按摩、推拿、牽引,否則會加重脊髓功能障礙,嚴重的可導致癱瘓。即使對那些需要推拿、按摩等中醫手法治療的,因中醫手法有很多講究,絕對不是隨便按按、捏捏這么簡單,所以必須到正規醫院由專業醫生進行。隨便找人按摩、推拿,不但治不好病,還可能對頸椎造成更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