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一種調味品-味精,有了味精,之前的菜肴變得更鮮更美味,不過我們一定要知道,味精不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調料,有些吃味精的習慣對身體是不好的,那么,你可能會問了,到底吃味精的知識有哪些呢?接下來我們就讓營養專家為我們講解一下,這些內容會對您有幫助的。
科學的吃法:
1、不要在滾燙的鍋中加入,而要在菜肴快出鍋時加入。因為谷氨酸鈉在溫度高于120℃時,會變為焦點谷氨酸鈉,食后對人體有害,且難以排出體外。
2、不宜在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糖醋魚、糖醋里脊等。味精呈堿性,在酸性食物中添加會引起化學反應,使菜肴走味。
3、在含有堿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味精遇堿會化合成谷氨酸二鈉,會產生氨水臭味, 使鮮味降低,甚至失去其鮮味。
4、注意咸淡程度。如果太咸,味精就可能吃不出鮮味,食鹽與味精的比例在3:1或4:1范圍內,即可達到圓潤柔和的口味,作涼拌菜時宜先溶解后再加入。因為味精的溶解溫度為85℃,低于此溫度,味精難以分解。
5、高湯、雞肉、雞蛋、水產制出的菜肴中不用再放味精。
吃味精的禁忌:
1、味精用咸不用甜: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鮮美表現,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并產生一股異味。所以,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2、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3、炒肉菜不用加味精: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后,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以上這些就是專家講解的吃味精的一些知識,希望您能夠身體力行,改正生活中已有的壞習慣對您的健康是有好處的,但愿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最后,筆者祝您能夠身體健康胃口好。
中醫角度解決亞健康問題
中醫健康標準:沒有疾病不算健康